
1856 年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,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,杨秀清正准备起身查看。这时,韦昌辉走到他面前。东王眼见局势不妙,便问道:“五弟,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?”
早在1849年,冯云山途经金田,到韦家借宿,与韦昌辉促膝长谈一夜,成功拉他入拜上帝教,韦昌辉从此成为制衡杨秀清的重要力量。韦昌辉本是金田的富户,家底深厚,势力雄厚。他的加入让杨秀清颇为忧虑:尽管杨在教内有“天父传言”的神权地位,但家族根基薄弱,缺少足够的军事和经济支撑。
1851年,金田起义在韦昌辉的家乡展开。韦昌辉带领二千多兵马响应,再加上韦家注入的大量资金和其个人的军事才能,使得他在太平军中威望骤升,成为杨秀清不得不忌惮的人物。随后在广西转战期间,韦昌辉常常独自带兵征战,担任方面军主帅,军中声望很高。
同年四月,太平军攻占东乡,洪秀全册封“五军主将”。在冯云山的组织推动下,韦昌辉被任为右军主将,杨秀清为中军主将。到九月,太平军攻下永安,进行了分封并建立“军师负责制”。按表面等级,杨秀清是东王、正军师,地位高于韦昌辉(北王、副军师),理论上可“节制诸王”。但实际局势并不稳固:韦昌辉和石达开掌握重兵,直属部队庞大,只要他们决意反抗,杨秀清并非绝对有力压制者。
展开剩余68%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,韦昌辉进一步掌控了水师与京师守卫,弟弟韦俊则在湖北一带征战扩张。“韦家军”在京师与地方都势力强大,成为对杨秀清的现实威胁。随着冯云山和萧朝贵相继阵亡,军师阵营缩减,剩下的重量级人物仅有杨秀清与韦昌辉两人。再加上杨秀清身体欠佳,随时可能被更强势的将领取代,形势更为复杂。
杨秀清不愿坐视“韦家军”壮大,便频繁以“天父下凡”的名义对韦昌辉施压:公开杖责、剥夺京师卫戍与水师统领权,试图削弱韦家势力。1854年,杨下令水师西征增援湖北。期间,北王麾下将领张子朋因脾气暴躁与水兵发生冲突,杨秀清怒而杖责张子朋三百大板,连带也杖责了韦昌辉两百板。接着他借机更换水师领导,把水师的统领权移交给东王府。此举既是羞辱也是削权,令韦昌辉极为不满。
不久后,韦滨与杨秀清的一名小妾哥哥为地争执,杨再次以“天父”的名义置身事外,暗示韦昌辉自行处理。韦昌辉明白东王的态度,最终只好以家族牺牲平息事端,心中苦楚自知。接连的打击让韦昌辉忍无可忍,虽然不愿公开撕破脸面,但暗中已开始做准备,应对更大的冲突。
在拜上帝教内部,所谓“天父”排行体系被利用作为权力象征:洪秀全列为二哥,冯云山三哥,杨秀清四哥,韦昌辉五哥,石达开六弟,萧朝贵为女婿。韦昌辉看透了这种排序的表面性质,他本不信“天父”的神权话语,更多关心的是实际的权力和尊严。只要时机到来,他愿意抛弃神权,为自己夺回面子和实权。
1856 年,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,京师解除围困,杨秀清声势大振,竟打算让洪秀全册封自己为“万岁”。洪秀全既没有足够的亲兵,又不愿坐以待毙,于是向韦昌辉寻求支持,请他出兵勤王,联手除掉杨秀清。杨秀清担心洪、韦、石三人合谋,便将北王、翼王调离要职,试图分散他们的力量。但事有变数:韦昌辉出动神速,北王三千精兵迅速攻入东王府,行动比杨的防范还要快。
当外面冲突声渐起,杨秀清意识到形势不利,问韦昌辉为何如此行事。韦昌辉只是淡淡一笑,回答道:“东王还不明白吗?这是天王的旨意。”事已至此,韦昌辉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忍耐和反击。杨秀清因傲慢专横、滥用权势而失势,太平天国的黄金时期也由此走向衰落。
有趣的是,韦昌辉与杨秀清同为桂平人,曾是同乡。杨秀清擅长总体调度、目光远大;韦昌辉则擅长带兵冲锋、机变灵活。如果两人能够和睦合作,太平天国也许还能保住更多机遇。但权力、傲慢与不信任汇成了内耗。
杨秀清身亡后,韦昌辉并未立刻放手,他有意接掌东王的权柄,成为实际掌舵者。然而洪秀全迟迟未明确表态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,军心因缺乏“天王”的指示而动摇,部分将士甚至怀疑是韦昌辉策动了对“天父”的杀害。东王时期建立的亲信网络、各地要职的固化,让许多人不愿看到既得利益被动摇。种种矛盾交织,最终酿成更大的内部风暴,太平天国在持续内斗中逐渐走向灭亡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中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